臺灣頻道 精選新聞
 
 
 
 
臺灣頻道 廠牌分類
     
 

MITSUBISHI 日本/三菱

MERCEDES-BENZ 德國/賓士

TOYOTA 美日/豐田

FORD 美國/福特

NISSAN 美日/日產

BMW 德國/寶馬

AUDI 德國/奧迪

MAZDA 美日/馬自達

VOLKSWAGEN 德國/大眾

HYUNDAI 韓國/現代

VOLVO 瑞典/富豪

HONDA 美日/本田

機車

LEXUS 日本

PEUGEOT 法國/寶獅

LUXGEN /台灣

LAND ROVER 英國

SUBARU 美日/速霸陸
 
 
  車輛排汙、油耗檢測面面觀!ARTC檢測之旅(下)
AUTONET記者:邱志翔(04/25/2016星期一)

在(上)篇的ARTC檢測之旅中,我們了解了目前各主要國家(區域)汙染測試法規大致分成重量法與濃度法,這之中我們也介紹了多適用於新車認證上的重量法,透過理論派的檢驗方法與實驗室大型專業檢測設備所演算出的油耗、汙染〝理論值〞,掌握了現今所有車廠油耗、汙染數值的生殺大權是否合乎法規,但也因此讓不少車廠得以針對測試流程鑽研漏洞,為了避免這樣取巧的方式出現,愈來愈多國家(區域)推行道路車載型排放量測系統(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s, 以下簡稱PEMS),走出實驗室,透過實際路況來驗證〝真實〞的油耗、排汙數值。

事實上,就現況來說,目前國際各國對於車輛汙染排放測試仍是在實驗室中進行,就如同先前介紹的重量法,即便實驗室與實際道路行駛普遍存在落差,但仍是各國能源局參考的指標,不過美歐等新進國家為了解決這樣的落差問題與觀感,逐漸將PEMS納入監測工具,並率先應用在使用中重型車輛汙染管制,一般乘用車雖仍未納入測驗範圍,但顯然PEMS已經是未來趨勢,因為歐盟已經積極加速研擬將輕型車輛採用PEMS測試,預計2017年9月逐步導入管制法規。



既然PEMS是未來油耗、排汙測試趨勢,因此透過ARTC專家的指導,一同來看看PEMS究竟是怎麼執行。由於PEMS是將車輛實際開上道路上,想當然爾,會衍生很多實驗室不存在的影響因素,包含選定的道路路況、車流、加減速、駕駛行為、車輛載重等變因,因此為求所有車輛在同一測試環境、規範內執行PEMS,許多測試流程也必須統一規格化,才能有所比較。



首先,測試車輛必須經過一番改裝手腳以符合規範,車輛內部基本上僅留駕駛座,拆除了座位空間則置入許多量測儀器,包含車載型排放量測設備、氣體鋼瓶及固定架、流量計、大氣感知器、電源供應模組、行車監控電腦介面單元、主控電腦、GPS天線以及緊急停止開關等。



所執行的PEMS還必須合乎實驗邊界條件要求(Real Driving Emissions, 簡稱RDE),規定行駛速率不得高於160km/h、路試環境溫度需介於攝氏0~30度(或攝氏-7~35度)、測試路線必須包含市區、郊區、高速公布且海拔高度必須低於700m(或1300m),車輛基本載重與附加荷重必須低於車輛總重90%等條件因素。





當然,在執行實際道路測試之前,還必須將裝載PEMS量測儀器的車輛於實驗室先行測試,畢竟現行法規仍以實驗室為基準,因此兩相比較必須合乎允許誤差範圍才能上路執行;根據現行RDE測試路線要求,受測車輛必須在冷卻水溫度達攝氏70度或引擎啟動後5分鐘開始執行,必須分別以0-60km/h、60-90km/h、大於90km/h的時速完成市區、郊區、高速路段測試,且實驗長度必須介於90-120分鐘之間才算完成實驗循環,其他實驗條件包含市區平均速度必須達15-30km/h、每段距離至少為16km、高速段速度90-110km/h,且速度達100km/h至少5分鐘,速度最高度達超過145km/h。





兩相比較之下,車載型排放量測系統確實比實驗室重量法更貼近實際用車型態,但相對的影響因素、不確定因子也就更難以掌握,很難藉此比較各車廠競爭車型的油耗及排汙數據,但就汽車使用者而言,應該更想知道車輛實際上路後的數據,而非實驗室裡華而不實的〝理論數值〞,因此車輛檢測單位走向PEMS應該是大家更為樂見的。



 
台灣產業
日期
 
▲TOP

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-2008 AutoNet.com.tw All Rights Reserved. Tel:(02)2768-9907 Fax:(02)2749-2872

▲TOP